报考规模受供需两方面影响
2017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,达201万人。2020年报考人数突破300万,达341万人。2022年报考人数突破400万,达457万人,比上一年增加了80万人。2023年报考人数为474万人,仅比上一年增长17万人,增速明显放缓,已显露调整的迹象。2024年报考人数的负增长,可以看作上一年调整的延续。
总体而言,硕士研究生报考规模主要受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。
发挥研究生招录的先导性作用
传统上,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采取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、推荐免试、全国统考三种方式,其中,单位自考所占比例较小且逐步收缩,推荐免试主要限定在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从全国统考情况看,招生单位考虑到命题、阅卷过程中的巨大压力,通常会鼓励各院系采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。此举降低了出错风险,减轻了招生单位的责任与压力,但无疑也淡化了本单位学科专业特色,弱化了人才选拔的针对性。如何让更多培养单位加大自主命题力度,凸显本单位学科专业招生考试命题特色,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。
同时,随着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,在职攻读学位、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人才培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。要解决好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问题,重点是分类培养、分类评价,但如何进一步增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考试适应性,把那些最适合、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,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。
此外,相对独立的硕士层次人才培养是我国学位制度的传统和特色。但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,硕士毕业生直接到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,因此,加强对硕士层次教育功能定位和培养理念的再认识也颇为关键。特别是在继续提高专业硕士招生比例的同时,应立足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、早培养,进一步扩大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直博生比例,实现硕士、博士教育有机衔接。
充分发挥研究生招生录取的先导性、纽带性作用,深入推进管办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,加快学科结构、区域布局调整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是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,有效解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的内在要求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!,浪潮在上海举行“智算开新...
五月,坐落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mdash;mdash...
5月19日mdash;20日,郴州生源时代广场联合郴州市中心血站...
,Redmi红米手机官方微博今天宣布了RedmiNote12TP...
,萤石推出新款C8C智能家居摄像机500万像素款,新品C8C50...
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,目前CPU市场主要被x86和ARM...